top of page

​傳統客家龍

  純手工打造

 「純手工製成」是傳統客家龍與一般競技龍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,過去人們自己上山砍竹材,用竹條當作龍的骨架,再用布料作為龍皮。

 

 雖然每個製龍師傅的詮釋各有不同,但龍的形象通常離不開蝦眼、獅鼻、牛耳、狗嘴、鹿角、蛇身、魚鰭、鳳爪等特徵。

 製作傳統客家龍的過程中,從取材、剖竹到綁鐵絲都是純手工完成。

上圖:參與(火旁)龍活動超過50年的製龍師傅羅平嚴認為,一尾龍就屬龍頭工最細,最難做。

​右圖:(火旁)龍有避邪祈福的意義,故神龍的形象通常霸氣威武,不走可愛路線。

 參與(火旁)龍活動超過50年的製龍師傅羅平嚴表示,平均糊一尾龍要花半個月,其中,龍頭的工最細,是整尾龍最難做的地方。

 

 而每個人做出來的龍都不盡相同,因為對於龍的文字描述是既定的,但每個人對文字的想像不一樣,做出來的形象也就不同。

 

​  他認為製龍唯一的共同點,也許是製龍師傅每年都在參考別人的龍有什麼優點,明年要做得比別人更好。

 現已年過70的羅平嚴,從小看父親舞龍,自己也非常熱衷,現在就算沒有上街接受炮炸,也能用雙手為神龍製作軀體。除了兒子已能獨當一面擔任龍主外,就讀高一的孫子羅奕俊受訪時,也早已數不清自己是第幾次參加(火旁)龍,只是一心想著傳承,長大後要向祖父、父親一樣舞龍舞到老。

左圖:製龍師傅羅平嚴之子,擔任「俐興」龍隊龍主。

​上圖:羅奕俊,羅平嚴之孫,目前仍為學生,但已向祖父與父親學習製龍及其他(火旁)龍的技巧,談起參與經驗,他早已數不清了。

​延伸閱讀:

bottom of page